<![endif]-->

  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政治丑闻“水门事件”,克林顿总统的性丑闻“拉链门”,再到闹得沸沸扬扬的“艳照门”……本义为建筑物出入口或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装置的“门”,成为当下描述一些丑闻或重大事件最“给力”的词语后缀。盘点2010年海外留学生的五味生活,也可以用“吻别门”、“倒校门”、“捐款门”、“贿赂门”、“升学门”、“舞弊门”和“涉恐门”这一流行方式来记录和回味。

  • ·痴情中国博士激情 “吻瘫”美国机场
  • “圣诞恐怖炸机未遂事件”之后的2010年1月3日,28岁的留美博士江海松,违规闯入新泽西州纽瓦克国际机场管制区与女友吻别。这一“浪漫行为”造成候机楼关闭6小时,1.6万名旅客被困,100个班机被延误,27个班机被取消。
        相对含蓄的中国人“吻瘫”美国一个机场,华人形象再引关注。这场拥吻风波不仅受到国内外媒体热炒,还在美国国会参院的听证会中被引述,并被拿来与影片《北非谍影》中亨佛莱·鲍嘉和英格丽·褒曼最后别离的场景做比较。美国媒体认为,对“浪漫”与“责任”的文化误读是中国人无法融入当地主流的原因。虽然“吻别门”最终以当事人江海松完成法院命令的社区服务和缴纳罚款而尘埃落定,但这一“国际笑话”再次证明了“入境随俗”的重要性,也引起人们在法制观念、社会公德、责任判断乃至文化差异诸层面的反思……【详细
  • ·私校频倒闭 留澳学子无奈“被失学”
  • 2009年下半年,“私校倒闭潮”让年收入超160亿澳币的“澳洲国际教育产业”蒙上阴影,“学校突然关门”、学生“被失学”的字眼直戳国内留学家庭的心窝。这股“倒校”之风在跨入2010年后仍未出现刹车迹象:1月,澳大利亚环球校园管理集团宣布破产,旗下悉尼和墨尔本两市5所学校倒闭,受影响的中国留学生达1265人;9月,昆士兰州布里斯班HHH国际学院宣布进入自动托管程序,约350名国际留学生面临失学……“多米诺骨牌”仍在一块块倒下。
        为了整顿曾混乱无序的留学产业,澳大利亚政府曾出台一系列留学移民新政,不料却陷入“愈整顿、愈倒闭”的怪圈。“倒校门”引发深思,让人们在关注失学留学生尴尬处境的同时,开始思考西方国家私立院校产业化经营机制,政府部门的监管能力及其对留学生权益保障制度是否真正起到作用等问题……【详细
  • ·豪捐掀风波 中国学生缘何向美大学捐款
  • 2010年年初,北京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办人、耶鲁大学2002届毕业生张磊承诺向该校管理学院(SOM)捐赠8888888美元,创造了该院毕业生个人捐款的最高纪录。国外豪“捐”激起国内千层“浪”:人们纷纷纠结于“豪捐”行为的定位,是“吃里扒外”、“不爱国”、“卖国贼”、“新派汉奸”,还是“中国大学教育的失败”,是“试图挤入美国上流社会的献媚行为”,还是“显示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
        中国人历来讲究投桃报李,曾是高考状元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的张磊,用“耶鲁管理学院改变了我的一生”为自身行为作了注解。有专家表示,“中国式思维”遭遇“美国式捐款”的这一争议显示了中国人对于教育的关注,更引发中国人开始思考“教授常识”与“改变一生”的博弈以及中国教育的前进方向……【详细
  • ·金钱换证书 欧洲留学生遭遇“潜规则”
  • 2010年4月初,俄罗斯内政部门以揭露该国高校教师收受贿赂的一档电视节目为线索,调查出部分教授在办公室内藏匿大量美元现金的丑闻。更有留学生证实,一些老师曾以通过考试、取得毕业证书为条件公开索贿。
        不仅俄罗斯,一贯被认为学风严谨、制度严格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近来也被媒体爆出了“校园贿赂”的潘多拉盒子。“小恩小惠”、“红包拿来”、“牺牲身体”……侵蚀纯洁师生关系和学习制度的贿赂已经成为欧洲高校通行的“潜规则”,“一手红包、一手证书”几乎成为留学生圈子里众人心照不宣的秘密。更有甚者,一些中国留学生不惜用金钱和身体,去换取一张蒙上贿赂阴影的学位证书……是教授利欲熏心,还是学生铤而走险,抑或欧洲高等教育难以摆脱的体制性问题,象牙塔中的种种怪现状使得出国留学价值大打折扣……【详细
  • ·遭刁难延误考学 日本留学市场滋蔓“灰暗地带”
  • “要求学校提供毕业证明、出席率等材料时,却屡遭刁难而延误了报考其他大学时机”。2010年7月14日,就读于日本中央法律专门学校的上海留学生孟石啸从入管收容所向华媒求援,称他与6名同学7月7日被学校领到入管后即因非法滞在被收容,并介绍了与校方在升学问题上的“矛盾”。
        多年来,日本是中国学生海外留学的热门之选,但当地不断扩大的留学市场也滋蔓出巨大的“灰暗地带”,池袋中国留学生遭遇的“升学门”事件揭开了冰山一角。当地华文媒体记者曾就“校方为何不能爽快给学生开各种证明”咨询该校教务主任高桥先生,据他介绍,学生除缴纳学费外,5到6万日元的教科书费用、5000日元一张的出席率证明、2000日元一张的资格外活动许可申请……甚至300日元一本印有校名的笔记本和厕所使用费,都成为必须购买的物品。学生俨然成为学校的“摇钱树”……【详细
  • ·媒体曝内幕 留法学子终成“舞弊案”受害者
  • 继土伦大学中国留学生买卖文凭事件之后,法国赛纳圣德尼省巴黎第13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注册舞弊案再次引发当地舆论的关注。2010年11月12日,校长萨尔兹曼宣布已就中国留学生注册舞弊事件向法院提出申诉:50余名2009年注册该校的中国留学生注册材料不全,缺乏法语以及学业证书,甚至一些学生根本不会讲法语。这名校长透露说,“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网络专门为这些中国学生提供高价注册服务”,使事件更加劲爆。
        尽管该校两名行政人员和一名教师已受学校纪律处分,但关于“舞弊门”的讨论却远未结束。《观点》杂志认为,在法中国留学生素质明显低于其他国家的中国留学生,主要缘于“法国接待来法中国留学生缺乏战略”、来法中国留学生生源多来自高考被淘汰者以及法国当地招生体制不透明等。《费加罗报》则称行政管理效率不高使一些中介可借为留学生准备注册资料牟利……【详细
  • ·因言获罪 留美中国博士被控“恐怖威胁”遭逮捕
  • 2010年4月16日,美国新泽西斯蒂文思技术学院的中国博士生翟田田,因学业意见不合与教授发生口角,并因争执中的一些气话被认为具有“恐怖威胁”而遭到美国警方逮捕。在被拘押近四个月和经过数轮审讯及调停后,当地检方最终将翟田田的“恐怖威胁”罪降至“行为不当”,并在获准其自动离境后宣布案件以“行政撤销”告终。
        始终坚称无罪的翟田田最终得以离美归国,并在11月高调宣布成立豪华律师团,正式启动维权程序,反诉美国移民局、新泽西检方、警察以及斯蒂文森学院。希望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人身、名誉及其他相关权利。尽管反诉美国胜算尚无定论,但是该案辩护律师认为,翟田田的教训,不只是他个人的,值得30多万在美和未来准备赴美的中国留学生吸取。“言论自由”与“恐怖威胁”的界限在中美之间展开了一场热论……【详细

  求学海外,有成功的契机,也有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艰辛。“忆往昔,鉴明朝”,回首2010年留学路,对海外留学生而言,身处异国他乡,自警自制、加强防范,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自重自省、懂法守法,是应该时刻牢记的行为准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