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清明将至 海南“80后”织“清明围脖”寄托思念

2011年04月01日 01: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海口3月31日电 (王子谦)清明将至,人们都在选择祭奠先人的方式,兴起多年的“网上扫墓”渐成风气,而“80后”利用微博编织思念。

  海南师范大学的大四学生小王,这几天准备织个“清明围脖”。小王说,母亲离开他已经5年,自己上大学后无法回家祭拜,“今年流行微博,所以我想在这个日子写点文字,表达我的真情实感。”

  在知名网站的微博上输入“清明节思念”,搜索结果达数千条。“爱笑的米奇”写到,“春日,思念的日子,雨纷纷的日子,樱花开处祭故人——清明、沉寂、静寄哀思”。nikcy王力奇说,“清明节即将来临,为我亲人献上一捧花,带去我对他们无限的思念!虽然没有亲自烧香,但心早有期待怀故!”

  网络祭扫也逐渐被民众尤其是年轻人所认同。刚在海口参加工作的江晓枫说,上网祭祀和传统扫墓相比,低碳环保而且经济,“对我这样在外工作的人来说是个好方式。”

  在海口某公司工作的张志也参与了网上祭扫,他祭奠的不是亲人,而是革命先烈。他通过“民族魂”等网站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在那里有革命先烈、两弹元勋和各种名人纪念馆,让我重温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看到感人的留言,对自己也是一次洗礼。”

  目前祭扫网站越来越多,如中国清明网、祭奠网、忆亲网、同怀纪念馆等均有生平简介、相册视频、祭奠留言、追忆文章等内容,扫墓也一改香火缭绕,代之以点烛、上香、献花、祭酒、供品等虚拟方式进行。

  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系主任卿志军说,网上祭扫尤其是微博祭扫,适应了网络时代新的传播方式和时下所号召的低碳环保精神。他说,人们表达思念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形式,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回家祭扫成本高,网络也能很好表情达意。(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巫峰】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