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四川什邡寻找三年前舍命救人十二勇士重返灾区

2011年04月21日 17: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四川什邡寻找三年前舍命救人十二勇士重返灾区
为生命穿行的勇士。(资料图)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为生命穿行的勇士。(资料图)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成都4月21日电 “5•12”汶川大地震即将过去三年,灾区人民忘不了曾帮助过他们的每一位恩人。21日,四川德阳什邡市委宣传部致电本网记者,希望通过网站帮助他们寻找曾在震后不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什邡山区搜救14位被困工人的12名志愿者勇士。 

  据悉,今年5月初,什邡市将邀请100名恩人重返灾区,亲身感受和体验灾后重建的伟大成果。什邡人民希望在众多恩人的名单里,有这十二位勇士。 

  回首十二位勇士的壮举,当地人至今犹历历在目。 

  “5.12”地震发生后,14名工人被困什邡金河一级电站的压力前池工地,山体垮塌,泥石流频发,5名重伤员命悬一线……1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和救援队伍一起冒死深入绝地,指示救援坐标,搭建悬吊平台。经过56小时的生死突击,直升飞机用悬吊的方式,将所有被困人员和救援队员都带离险境。在整个救援过程中,这1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给红白派出所56岁的民警袁义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袁义成记忆中,刚到红白镇的时候,勇士们只有8人,但在救援的路上,这8名勇士遇上了另外4名勇士,于是有了“十二勇士为生命穿行”的故事。 

  2008年5月18日晚上,这支由退伍老兵和业余登山爱好者组成的8人志愿者队伍开了一次简短的小会。会前,“八勇士”打听到在离红白镇直线距离约20公里的断头垭金河一级电站进水口处,还困着十几名群众,其中还有重伤员。但由于沿途山体垮塌,余震中泥石流随时爆发,让14名工人陷入了绝境。具体地理坐标无法确定,直升机无法施救。会上,大家一致决定:集体找救灾点的总指挥,请命与部队一起上山救人。之前,部队已经突击过2次,都因为泥石流而失败了。指挥部的领导在“八勇士”一再坚持下,同意了。 

  19日上午9点整,“八勇士”连同向导向着断头垭金河一级电站进水口出发了。路越来越陡,除了滑坡还是滑坡,没有路。每个人身上都背着至少30斤重的物品,这是大家3天的食物和水,还有给前方受伤人员的药品。 

  一个半小时后,队伍到达金河磷矿,这是他们休息的第一站。在迅速吃了干粮、补充水分后又开始跋涉。翻过磷矿,是一座堆满乱石的山坡。麦锐南(八勇士之一)一脚没踩稳,膝盖碰在了石头上,腿被划出了一条长长的口子,他简单包扎了一下,继续前行。由于体力消耗太大,水成了每个人急需的。到了金河三级电站,大家所剩下的水已不多。“我们还有多远的距离?”大家问向导李建均。“我们走了六分之一的路程了,大家要加快速度!”向导的话让大家的心咯噔了一下。 

  这时,一支消防官兵和自愿者组成的联合部队,追了上来。原来,指挥部又派出了一支队伍,支援救援。春中有两名退伍军人,一个武汉的学生,和一名自愿者,此时,志愿者人数已达到12人(十二勇士)。 

  下午14时许,队伍到达到了断头垭山脚下。这座大山海拔1946米,坡度约为80度。因为地震破坏,已没有上山的路,要翻过这座山,就要用手抠住山石往上攀登。山太陡,每上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只要有一块石头滚落或者垮塌,就会命丧山涧,大家喘着粗气,走一会儿便停下来靠在山石上喘气,大家都已经超过了生理极限。 

  4个多小时的攀爬,到了断头垭。张欣(十二勇士之一)的脚后跟打起了泡,李苏兵(十二勇士之一)的眼睛受了伤,麦锐南也开始擦拭自己的腿伤……爬上断头垭,大家没有停歇,直奔金河一级电站被困人员处了解情况。苦苦在断头垭山头上寻找停直升机的场地,无果,只好再冲下断头垭,奔向被困人员。 

  晚上19时许,大家开始向断头垭另一侧的山谷前进。这是一道呈“V”字形的山谷,只能沿着80度的山坡往下走。就在这时,山谷的一侧突然滚落下一块石头,这一石块连带着其他的石块哗啦啦地往下方滚去。李杰(十二勇士之一)正往山谷赶,石块的撞击声吓出了他一身冷汗。于是赶紧躲到了另一侧,抓住了山上的一根树藤,随后李杰躲到了一块巨石后面,就在他刚蹲下去的时候,一块巨大的石块从他头顶上飞过,侥幸没有受伤。 

  晚上22时55分,全体人员才穿越“V”形峡谷。在金河二级电站一座山的半山腰处,大家燃起了一堆火,又是一个凶险夜。这是一个仅能坐下的悬崖。每个队员只能分到一尺见方的地方。身子靠在崖上,脚下就是悬崖,夜里,如果翻个身,就可能滚落山崖。很少有人说话,每个人都在想自己的心事。 

  20日早上,天刚蒙蒙亮,大家开始向被困人员挺进。一个小时后,又一处断崖。一根工地遗留下的、直径约5厘米粗的水管成了大家的生命通道。水管几乎是垂直到山下,要想到达被困人员的地方,必须通过这条水管爬上这段垂直高度约40米的悬崖,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没有足够的腰力和臂力是很难爬过,但这又是必须要过的一关。几个力气大的先攀了上去,用绳索将大家每个人的腰捆住,辅助攀登。两个小时后,全部队员从悬崖上奔赴被困人员处。 

  本以为翻上悬崖后离被困人员的距离就会很近,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挡在大家面前的还有一座坡度为80度的悬崖,而且土质松散。这时,天又飘起了雨。 

  “速度要快,现在很危险,大家要加快速度!”走在前面的人在喊。在翻越一道险坎时,队员韩国梁(十二勇士之一)滑了一跤,他紧紧抓住了悬崖边上的一根树藤,头上的头盔滚进了山涧。 

  中午12时许,大家到达被困人员所在的金河一级电站取水口处。“你们来了,我们就有救了,谢谢你们,路上辛苦了!”一名被困的群众在悬崖边上迎接。这里不具备直升机机降条件,大家便着手搭建停机坪。 

  14时许,一架海事救援直升机从远处驶向队伍所处的位置。在大家头顶上方,直升机盘旋着,一名救援人员从直升机上滑下,“先将重伤员运送出去,再输送其他人员。” 

  山崖边上忙碌起来。“十二勇士”冲到最前面把重伤员抬到山崖边的空阔地上。直升机在空中盘旋,救护人员抱起伤员,一个上升的手势,牵引绳缓缓上升,第一架次直升机载着5名重伤员飞出了绝地。但在距离金河一级电站取水口约6公里的地方还有两名被困人员,其中一人重伤。 

  天色晚了,山崖边的空地上,大家燃起一堆篝火,但依然寒气逼人。放弃还是继续救援,每个人都在心里掂量着。在“十二勇士”的极力说服下,大家一致认为,虽然异常危险,但放弃两条生命,难以面对自己今后的人生。  

  5月21日,天刚亮。十二勇士和救援人员一起,开始营救最后两名被困人员——李成阳和崔昌慧。9天来,崔昌慧依靠一个苹果两个梨,喝自己的尿,接山洞里的渗水,终于等到了救援。被救的李成阳哭了,崔昌慧也哭了,在被困216个小时后,他们得救了。至此,被困在龙门山自然保护区金河一级电站进水口处的14名群众成功获救。(完) 

  附志愿者突击队名单:     

  队长:麦锐南,40岁,广东东莞人。 

  队员:陆林勇,37岁,广东东莞人。 

  高永军,31岁,广东东莞人。 

  韩国梁,27岁,四川资阳人。 

  郭胜宇,37岁,成都市科华南路。 

  李杰,25岁,成都市人。 

  王宁,30岁,成都市青白江人。 

  李苏兵,24岁,安徽界首人。 

  段晓杰,24岁,安徽界首人。 

  张欣,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学生。 

  两个不知名的退伍军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