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类乘公共交通理当禁止
犬类到底该不该乘坐公共交通,养狗者和厌狗者都有自己的价值考量,无论是哪一种价值考量,都别忘了它将对公共空间造成怎样的影响。
北京市法制办日前公布《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草案送审稿)》征集的意见内容,宠物狗强制免疫条文受到的拥护最高。同时,要求导盲犬可以乘坐公共交通的呼声也非常高。在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各种犬类不能乘坐公共交通。这条规定曾引发了较大争议。
有关犬类是否“有权”乘坐公共交通的争议,不光北京存在,如果有心搜索一下类似“市井新闻”,人与狗的冲突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在很多城市的《养犬管理规定》中,都是明文禁止犬类乘坐公共交通的。即使没有明文规定,对于绝大多数不养狗的人来讲,出于公共道德的考虑,不携带宠物乘坐公共交通也应该成为一种社会“惯例”。
养狗的人把狗看做自己家的一分子,恨不能随时随地都与之为伴;而怕狗的人,恨不能离狗“十万八千里”。养狗的权利必须尊重,但是不喜欢狗或者怕狗者的心理感受也必须尊重。在养狗者看来,只要不伤及他人安危,不应该剥夺犬类乘坐公共交通的权利。可是,所有的权利都是相对的,如果过分强调犬类乘坐公共交通的权利,那些怕狗者的权利又该如何保障?
如果说权利层面的讨论有些空泛,那么不妨从现实的空间层面讨论犬类是否有乘坐公共交通的可能性。城市公共交通的承载量已经严重饱和,公交也好地铁也罢,高峰期时乘客之间已经是“前胸贴后背”甚至“单脚立地”,在这样的空间里,如果再过分强调犬类乘坐公共交通的权利,是不是有些矫情?
当然,如果说大多数犬类不该乘坐公共交通,那么从关爱老年人和残疾人的角度看,作为犬类中的特殊成员导盲犬是否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呢?从北京市法制办征集来的意见看,要求导盲犬可以乘坐公共交通的呼声很高,但是导盲犬乘坐公共交通也需具备一定条件,比如说进入车厢时导盲犬的身份证有没有人检查,是否具备现实操作性?
社会的和谐一定是在不同成员群体互相妥协与谅解中达成的。犬类到底该不该乘坐公共交通,养狗者和厌狗者都有自己的价值考量,无论是哪一种价值考量,都别忘了它将对公共空间造成怎样的影响。如果每个群体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忽视他人的感受,犬类到底能不能乘坐公共交通,这样的讨论将永远无解。多一分理解,才会多一分共识。
本报特约评论员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