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保持舆论反腐的良性互动
昨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网站紧紧围绕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心任务,为政府官员们提供了一个廉洁自律的学习平台,同时网站又主动接受网民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建议、咨询等。网站的开通,方便了群众顺畅、安全地举报监督,这也再次彰显了党中央的反腐决心。
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平均每年因腐败而落马的省部级高官也就在5至6名范围内,而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仅仅半年的时间内,就有9名省部级高官相继落马,其中大部分都是群众举报。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孕育而生,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正在提速,多名高官落马正表明了这种决心和力度。反腐败,查办案件,都离不开线索提供。过去的信件、电话等举报方式,常常会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现实中也的确出现过信件被中途截留、电话被别人窃听的情况发生,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喜欢或习惯于通过网络进行举报。实践证明,网络可以是发现腐败、规范官员言行的好途径。但由于其网站的合法性等问题,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司法纠纷,更容易被一些打着反腐幌子的黑网站所蒙骗。去年,47家招摇撞骗打着“维权”、“反腐”等旗号进行敲诈勒索违法活动的网站被依法关闭。
因此,亟需有一种科学、规范、保密、有效的网络举报平台和方式。为策应这种需求,2005年以来,中纪委监察部及部分省(区、市)纪检监察机关相继开通了举报网站。通过举报网站,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了大量群众举报,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案件线索。举报网站的开通,为人民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一条方便、快捷的渠道。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在举报网站建设中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域名不规范、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举报网站作用的充分发挥。今年4月,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几个主流商业网站同步推出了网络举报监督专区,“打包”各个国家机关的网络举报平台于一体,借助非官方门户网站的影响力,使网络监督效果最大化。此次中纪委监察部网站的重拳出击,无疑为网络反腐增添了极为重要的平台,可以让举报意见直达最高监察机构。一方面拓宽了此前功能单一的网络监督平台,另一方面有利于网络举报有序表达,避免个别人利用网络监督诬告。
反腐没有终点,是一场持久战,而其中的关键则在于对举报人的保护与保密。从本质上说,举报依赖的是公民维护社会正义的道德意识和责任心。由于举报的对象大多是违法犯罪分子,其行为蕴含极大的风险,所以举报本身带有见义勇为的性质。当公民以举报的形式主动参与社会治理时,国家就应当给举报人更多的制度支持和立法保护。因此,保密性对保护举报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举报工作的开展,在受理、分流、移送、转办、初查、宣传、奖励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信息泄露的可能。只要有一个环节没有严格按照保密规定进行,存在泄密漏洞,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只有切实保障了举报人的权利,反腐工作才能一直保有足够的震慑力。
民众从未减少过对官员腐败问题的关注,唯有综合运用制度和技术两种手段,让民众切实拥有参与权、评价权和监督权,才能保持舆论反腐的良性互动,从而形成反腐倡廉强大而持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