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坚守鲁甸震区的社工:民众不屈 重建希望

2015年02月08日 16: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鲁甸2月8日电 (记者 张丹 马骞)立春后的鲁甸县天气依然寒冷。8日,来自无国界社工的康雷和三位同事正在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为40多户受灾民众分发暖手宝和过冬衣物。这是他们坚守在鲁甸震区的第187天。

  由于大人们多到山上修剪花椒树,放寒假的孩子们代替家长来领取物资。“雷哥,我还想要个暖手宝行不行?”几十个孩子嬉笑打闹,给发放工作增添了不少难度,但已与孩子们十分熟悉的社工们还是很快完成了发放。

  康雷是无国界社工鲁甸项目的负责人,震后第三天他们一行5人到达震中龙头山镇。25岁的他已先后在汶川震区和雅安震区做过社工,但回想起初到鲁甸时眼前支离破碎的情形仍难平静。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14年来最大的地震袭击昭通市鲁甸县。一时间地动山摇,房屋倒塌,村庄倾覆,617人遇难,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100多万人受灾。

  “家没了,亲人没了,很多村民情绪陷入崩溃。”康雷说,“有位大姐在地震中失去了小儿子,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就将遗体简单掩埋了,可她心里一直觉得对不起孩子。”为了让她重展笑颜,康雷和同事们经常陪伴她,帮她将孩子重新安葬并做了墓碑。“我们还邀请她参与物资整理,多与人接触,现在开朗多了。”

  震后的鲁甸,有太多人需要安抚。“大家眼里全是迷茫,不知道未来的生活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能有所改善。”康雷说,那时在龙头山镇的公益组织大概有七八家,主要工作都是对受灾民众进行心理疏导。

  地震过后的半年里,震区的重点工作由救灾转向重建,社工们的工作也由普适的哀伤扶持转向重点帮助老人和孩子。寒假开始后,他们将安置点内的孩子集中起来,带领他们学习、做游戏、举办主题活动。

  “都说昭通是英雄辈出的土地,我不太了解,但这里每一位平凡人的不屈让我震撼。”无国界社工张鹏飞说,大灾过后,很多人悲伤、彷徨、至今迷茫,但却从未失去希望。

  虽然目前还有约15000名受灾民众仍然居住在临时帐篷里,但家家户户都把有限空间布置得井井有条,男人们上山打理花椒树,期望今年能有个好收成,或盘算着年后外出打工;女人们则用简陋的炭炉烹出喷香的饭菜,缝缝补补操持家务;老人们也力所能及的帮着家里做些事情;孩子们则无忧无虑地穿梭在帐篷间追逐玩乐;有条件的村民还开起了小卖部、小饭馆,方便他人的同时为自己谋出路。

  随着恢复重建工作的逐步推进,受灾民众的生活也渐渐步入正轨,并为临近的春节而做准备。按照规划,到今年8月底,所有房屋被毁的受灾民众将全部搬进新居。

  “春节期间我们长期驻守的四人也会回老家过年,但我们还会回来。”张鹏飞说,“我们的项目会持续到地震一周年,到那时大家已搬进新房,花椒丰收,将是新生活的开始。” (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