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养儿防老”观念不再?传统生育文化对华人影响式微

2015年12月23日 20: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原标题:“养儿防老”观念不再?研究称传统生育文化对华人影响式微

  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电 (记者 杨凯淇)一直以来,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家庭都将人丁繁盛看作家运亨通的重要条件,但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和个人现代性意识的不断提高,中华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力正在发生变化。

  23日,第五部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5)》在京发布。蓝皮书认为,当前,传统生育文化对华人生育意愿的作用日渐式微,这也成为华人聚集区生育率不断下降的原因之一。

  蓝皮书通过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新加坡的生育率趋势分析发现,这些华人聚集地的生育率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都呈下降态势,已经低于更替水平2.1。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便是生育意愿的下降,而影响人口生育意愿的因素除政策、经济、社会因素外,也包括文化因素。

  蓝皮书指出,文化是分析中国人和海外华人华侨生育率变动不可或缺的视角,中华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在华人头脑中根深蒂固,传统的儒家观念重视子女的教育、孝道的体现以及家族香火的延续。

  但儒家文化的精英意识和成功意识又使得每个家庭现在更注重子女的质量而非数量。在养育成本高企和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华人父母更愿意将优先的家庭资源完全投放在唯一的子女身上。

  蓝皮书认为,在华人传统观念里,众多子女是天然的养老保障,“养儿防老”的观念促使更多的子女生育需求。然而,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化养老机构的增加,使得人们对于“养儿防老”的需求有所降低,从而也降低了对生育数量的要求。

  此外,女性受教育程度及家庭外就业率的提高,西方文化的撞击等都促使新一代人更看重自身的发展和享乐的满足,从而对生育有了不同于传统的认识。

  对此,蓝皮书指出,为应对低生育率带来的人口问题,政策制定者不仅要审时度势、沉稳果断,也要意识到,在当前形势下,“让人不生孩子可能比较容易,而让人生孩子却相当困难。”(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