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机器隆隆响 “轰”出新希望——陕西大荔三夏采访见闻

机器隆隆响 “轰”出新希望——陕西大荔三夏采访见闻

2020年06月03日 18:28 来源:新华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机器隆隆响 “轰”出新希望——陕西大荔三夏采访见闻

  新华社西安6月3日电 题:机器隆隆响 “轰”出新希望——陕西大荔三夏采访见闻

  新华社记者刘彤 都红刚

  一辆辆雷沃谷神联合收割机轰隆隆地在成熟的麦田间紧张地作业,跟随其后的农用三轮车将收割机“吐”出的麦粒装车并准备送入粮仓……这是记者在陕西夏粮主产区大荔县采访时看到的场景。与时间赛跑,确保颗粒归仓,眼下的关中平原,逐渐进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段。

  大荔县韦林镇韦留村地处渭河下游河道岸边,村民们正在五千多亩已经成熟的麦田里收获。村民王广计划半天完成12亩小麦的收割、运储和秋粮的播种。他说,在村委会的组织、协调下,村里10台联合收割机正在全村作业,确保“三夏”不误农时。

  “今春虽然遭遇多年未见的条锈病侵害,但由于防治及时、有效,加之今年小麦生长时间长,麦穗普遍颗粒饱满,亩产有望达到1300斤以上,比去年增产200斤左右。这是多年未见的好光景!”

  王广说,国家连续多年对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实行保护价收购,让农民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今年小麦刚刚开始收购,目前的开秤收购价是每斤1.12元,和去年基本持平。只要这样的价格保持稳定,我就决心当好粮农,在提高粮食单产上动足脑筋,争取更大的收益。”

  看着王广运走一车车小麦,韦留村村委会主任赵安民感慨地说:“韦留村紧靠渭河,但以前由于堤坝不牢、堤顶不固,虽然这里沃野连片,但一年一小灾、三年一大灾的实情,让农民不敢放手种田,优良小麦品种不会采用,方便的机械设备不敢购买,粮食生产只能‘靠天吃饭’。”

  改变来自渭河综合整治的完成。赵安民说,经过多年治理,被誉为陕西“母亲河”的渭河恢复了水清、岸绿、景美、堤固的本来面目,农民再也不用担心渭河泛滥的情况发生。中麦系列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在全村逐步推广,几十台(套)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农用三轮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在完成夏粮收购后,硬茬播种方式将在全村展开,不仅再也不用担心农民焚烧秸秆引发火灾,科学、绿色的新种植方式也使化肥施用量逐渐减少,秋粮、夏粮的产量逐年提高。“这里真正成了旱涝保收的沃野良田。”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吴金亮说,自5月下旬开始,陕西“三夏”在全省范围内自南向北、自东向西全面展开,全省1400多万亩小麦中,目前已经完成收获15%左右。

  “虽然遭遇多年未见条锈病等病虫害侵袭,又赶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由于陕西全省病虫害防治及时、有力、到位,目前初步测算今年陕西夏粮单产为近年来最高,总产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陕西夏粮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吴金亮说。

【编辑:田博群】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