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6月18日,由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举办的草地贪夜蛾研究进展研讨会在云南农业大学举行。
【解说】草地贪夜蛾今年1月首次在中国云南发现后,仅五个月已扩展到十余个省区,全国农作物被危害面积达百万亩。云南农业大学、华大基因在第一时间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攻关。目前,已经基本摸清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灾变机理,完成草地贪夜蛾基因组测序,并利用生物多样性综合防控取得一定的防控效果。
【解说】据悉,研究人员对一雌一雄2只草地贪夜蛾成虫个体进行了大片段基因组DNA提取、建库、测序和组装,目前完成了2个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组装。这是全球首次完成草地贪夜蛾染色体级别的基因组组装,无论是基因组完整性还是基因集的完整性都超过了目前已有版本,基因组数据已经面向全世界公开下载使用。
【同期】(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数字化地球研究所副所长 刘欢)
这次我们主要是完成了全球最精细的草地贪夜蛾基因组的测序,组装,研究发布,这个基因组的发布可以为未来防控,以及寻找适合(杀灭害虫)的药物,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基础。
【解说】云南农业大学陈斌教授及其团队在云南玉溪等地玉米田内采集草地贪夜蛾幼虫,在室内饲养后共寻找、收集到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寄生蜂3种。除发现三种本地寄生蜂外,陈斌的团队还在研究蠋蝽、叉角厉蝽2种捕食性蝽类昆虫,它们捕食能力强,捕食范围广,对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有自然控制作用。
【同期】(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陈斌)
这就说明我们云南是有(草地贪夜蛾的)自然天敌的,有这种自然天敌意味着我们有利用生物来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潜力,但是这种潜力我们还要继续挖掘。我们下一步通过实地大量繁殖这两种(草地贪夜蛾)捕食型的天敌,人工释放到地里面,释放到地里面让它自身建立自己的种群,建立起了以后它就可以自己去控制、捕食草地贪夜蛾,从而有效降低田间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密度,也就降低了,减少了对玉米(等农作物)的危害。
【解说】据了解,研究人员下一步将构建有利于保护草地贪夜蛾天敌,生态控制草地贪夜蛾的玉米多样性种植模式,并开展天敌昆虫的扩繁与应用技术研究。
记者 杜潇潇 昆明报道
责任编辑:【王凯】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