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新疆故事】治沙“花木兰”谢小云:要把沙漠变绿洲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2日 10: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地球陆地的三分之一是沙漠,如何治理沙漠,实现“人进沙退”,让沙漠产生经济效益,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

  【解说】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通过几代治沙人的努力,成功止住了沙漠侵蚀的脚步。他们沿沙漠边缘建起长达170公里的绿色林带,硬是让绿洲向沙漠深处延伸了整整20多公里。实现“人进沙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治沙人功不可没,谢小云就是其中的一员。

  【解说】多年来,谢小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推广种植耐干旱、耐盐碱,同时又可作为动物饲料来源的植物——四翅滨藜,历经3个多月100余次试验,突破苗木本地化种植技术难关。

  【同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花桥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 谢小云

  考虑到我们这地方在沙漠边上,土壤盐碱比较大,又干旱缺水,希望选中一个既耐干旱又耐盐碱,可以作为经济产业种植的一个树种,经过考察就选中了四翅滨藜。四翅滨藜耐干旱、耐盐碱,粗蛋白含量12%以上,可以作为饲草的补充饲料。

  【解说】1994年,学习园艺专业的谢小云成为第一师阿拉尔市的一名林业技术人员,这一干就是27年。初到阿拉尔的一切都让谢小云感到陌生,周围是戈壁荒漠,生存环境十分艰苦,让她记忆犹新的还是有“黑风暴”之称的沙尘天气。

  【同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花桥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谢小云

  刚来的时候,一刮风沙就是那种黑风暴,眼睛睁不开,眼睛、鼻子、嘴巴里面全都是沙子,

  昏天黑地的那种天气一年有好几次。

  【解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多数团场建在沙漠边缘等自然环境较恶劣区域,是抵御风沙袭击、保护新疆绿洲的重要屏障。据统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沙化土地总面积近1500万亩,占辖区面积的14.1%,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约1000万亩,123个沙区团场中有88个位于沙漠腹地。曾经,出现沙尘暴天气是常态,个别地方全年风沙天气甚至超过200多天。

  【解说】“黑风暴”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也让第一师阿拉尔市的农业生产受到重创。沙尘暴肆虐的地方,农田表层的土壤和种苗被风卷起吹走,沙尘暴把沙子堆积在土壤中,使土壤的肥力大大降低,村舍、农田、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

  【解说】在第一师阿拉尔市境内的“沙漠之门”景区,延绵几百公里的沙丘上,几乎寸草不生。近年来,为有效防沙治沙,谢小云所在的第一师阿拉尔市投入资金上千万元,种植2.6万亩四翅滨藜。这种适合新疆南部沙漠气候、兼顾生态及经济效益的生态林建成后,不仅实现“人进沙退”,同时也给当地发展规模化养殖提供了饲草来源,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渠道。如今,放眼望去,一株株绿色植被在沙漠中焕发着勃勃生机。

  【解说】多年来,第一师阿拉尔市反复摸索,持续抓好防沙治沙建设,沿沙漠边缘建起长达170公里的绿色林带,初步构建了以绿洲外围荒漠生态林、防风固沙林、绿洲内部农田防护林、居民区绿化林为主体的四级生态防护屏障。截至目前,当地防护林面积达2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开发建设初期的5%提高到现在的33%,绿洲向沙漠深处延伸了20多公里。

  【解说】除在戈壁、荒漠植入片片绿色,谢小云和同事们还管护着阿拉尔周边的国家公益林、人工生态防护林、生态经济林等。

  【同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花桥镇护林员 夏万林

  我是一名护林员,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现在林带越来越多了,动植物也越来越多了,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解说】多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兴修水利、防风固沙、排盐治碱、节水灌溉,对荒漠植被采取封沙育林育草等,逐步建起环绕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的绿色生态带,形成乔木、灌木、草场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成了绿洲生态经济网,80%以上农田得到林网的有效保护,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

  【同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花桥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谢小云

  希望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希望这个好的环境带给我们更好的生活。

  (戎睿 储旭 李明非 张康 单其勇 新疆阿拉尔报道)

责任编辑:【卢岩】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