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
暂没有相关视频,敬请期待
分享到:
5月2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
图文滚动
30秒自动刷新
60秒自动刷新
刷新
中新网报道
2020-05-23 19:51
5月2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
中新网报道
2020-05-24 08:21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委员通道”。今天,我们现场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由于时间原因,请每位记者只提一个问题,在提问之前,请大家自报家门。现在,有请两位已经上场的委员作自我介绍。
中新网报道
2020-05-24 08:2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辽宁奥克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我叫朱建民,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辽宁奥克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0-05-24 08:39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我叫宋鑫,来自经济界的委员,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0-05-24 08:47
主持人:请各位记者提问,请举手示意。
中新网报道
2020-05-24 08:49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记者:我的问题提给朱建民委员。民营企业受疫情冲击较为明显,他们该如何快速破解发展困局,有效推进达产增产?我们想请您分享您的看法和做法。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0-05-24 08:49
朱建民:谢谢您的提问。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我们奥克集团是国内环氧精细化工新材料这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在过去28年里,我们一直在实现一个持续快速的增长。但是今年一季度,受疫情的影响,出现了一个大幅下滑,产量下降了26%,销量下降了40%,我们实现的利润和去年同期比下降了80%。我们集团在武汉的两个工厂也不得不停产、停工。
中新网报道
2020-05-24 08:50
朱建民:您刚才问到,如何破解这个困局,实现复工复产达产增产。这也恰恰是我们过去几个月中在努力解决的问题。其实从战略角度讲,战胜这个困局,我们充满信心。因为中国的经济是个大海,我们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也有巨大的经济韧性,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是充满信心的。但是从战术角度讲,我们必须要快速找到一个突破口,让我们的企业快速走出这个困局。
中新网报道
2020-05-24 09:01
朱建民:面对生产负荷下降、库存成本跌价、市场低迷、利润下滑等种种困难,我们奥克集团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科学应对、正确决策,我们最后将这个突破口选择为疏通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在2月中旬,我们就开始和上游的主要供应商中石化、中石油进行密切协作,也得到了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央企的大力支持,我们很快形成了挂牌定价,保量采购等应对措施,不但有效地抑制了跌价的风险,也充分保障了原材料的供应。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和我们下游客户建立密切联系。我们深切地了解,他们在复工复产达产增产方面的痛点和难点是什么。我们采取了销售价格的回顾机制,打消了我们客户对跌价的顾虑,我们也采取了信用销售,使我们主要客户缓解了资金压力,同时我们也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为我们下游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竞争力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就是这样一种思路,我们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快速疏通了我们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了我们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中新网报道
2020-05-24 09:02
朱建民:除此之外,我们也积极发挥奥克在环氧、催化和化工过程强化方面的技术优势。针对这次疫情的防控,我们创新开发了环氧灭菌这项新技术,并且用于支持这次疫情防控。也是通过这样的科技创新,我们不仅仅支持疫情防控,也同样依靠科技创新开拓了一个新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这也是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依靠疏通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依靠科技创新,使我们从一季度的低谷中快速走了出来,到4月份,我们产量销量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5月份现在已经过半,我们预计,不仅仅在产量和销量上,同样在实现的利润上,将达到甚至超过去年的同期水平。
中新网报道
2020-05-24 09:03
朱建民:在过去这几个月的应对疫情和经济保卫战的艰苦奋斗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畅通和稳定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性。应该说,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企业就会稳定,发展就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血液就会畅通,企业的活力就会焕发出来。今年中央提出的“六保”措施中,特别提到了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我们相信,这一重要措施的贯彻落实,一定会推动我们更多的民营企业快速从困局中走出来,也一定会全面推动我们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认为,保产业链、保供应链就是保民营企业,保民营企业就是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决胜2020,我们民营企业家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将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为全面打赢这场经济保卫战而不懈努力和奋斗。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0-05-24 09:08
宋鑫:说到供暖,咱们北方的老百姓都比较熟悉。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现在南方也有了冬季供暖的需求。我们大家都知道,采用传统的烧煤供暖会造成雾霾,如果都用天然气就会出现气荒,直接用电采暖的话费用又太高。因此,这都是一些老大难的问题,那么清洁能源的推广就势在必行。形象地讲,清洁供暖就是冬天里的火盆子、热风扇、热水袋。
中新网报道
2020-05-24 09:08
宋鑫:以贵阳为例,冬天非常湿冷,我们有时候穿着羽绒服、盖着厚棉被都会觉得冷气直往里钻。2015年,我们在贵阳建设了一个清洁供暖项目,就是利用河水冬暖夏凉的规律,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将穿城而过的南明河打造成绿色空调送入千家万户,可以说实现了冬天供暖、夏天供冷,而且还不会造成河水的污染,为2.1万多户居民提供了服务。我在调研时发现,与传统的供暖方式相比,贵阳的这种清洁供暖模式可以节省30%到40%,而且用户的费用可以降低30%以上,大大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当地百姓说,没想到在南方也能用上暖气,自打用上了清洁供暖,感到温暖如春,而且供热稳定,少花钱,还没有雾霾。
中新网报道
2020-05-24 09:19
宋鑫:在我国北方也有不少污水管网,还有电热能等,这些都可以是推广清洁供暖的一些条件。对一些分散的农村用户来说,我们可以提供快速加热、低成本的供暖设施来实现这种供暖。在全国有大量的污水管网、地表江河水源、工业余热和浅层地热能等,都可以作为清洁供暖的资源。根据调研,大多都具有规模开发的可能和推广的可能性。在全国,目前每年新增大约有20亿平方米的建筑,其中有1亿平方米可以采用清洁供暖。如果全部实施的话,每年可新增节约标准煤6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36万亩,可以说这种方式既节约能源,没有污染,百姓还可以少花钱。我们在全国大约有40多个城市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实践者,也是受益者。我们将继续利用央企的综合技术优势,充分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生活更美好,服务百姓,造福社会。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0-05-24 09:20
主持人:谢谢两位委员接受采访。请下一组委员上场,请两位委员作自我介绍。
中新网报道
2020-05-24 09:20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山南隆子县扎日乡乡长贡觉曲珍:大家好,我叫贡觉曲珍,来自西藏山南隆子县扎日乡,我是珞巴族。
中新网报道
2020-05-24 09:22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玉克塞克·西加艾提:大家好!我叫玉克塞克·西加艾提,塔吉克族,是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剧院歌剧团的演员。我是塔吉克族,我的家乡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中新网报道
2020-05-24 09:23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我的问题提给贡觉曲珍委员。我知道您是一位来自西藏的乡长,请您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基层工作的关键是什么?我们基层干部又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0-05-24 09:24
贡觉曲珍:谢谢提问。基层工作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做”重于“说”,做得要多,还要好,把党指的方向和群众的具体需求结合在一起,基层就是“最后一公里”。小康村改造的时候,我们基层干部负责的是组织群众搬迁。但是只做组织工作就够了吗?那是远远不够的。村民的东西多,临时安置点放不下怎么办?村民家里没有人手搬家怎么办?临时安置点生活条件简陋怎么办?这些问题只能也必须由我们基层干部来回答。所以,我们干部把自己的周转房腾出来给有困难的群众住,我们亲自搭把手帮群众搬家,自己没有时间喝水、上厕所,也要保证临时安置点的生活群众喝上干净的水,有地方上厕所。如果我们不做这些,“最后一公里”就没有修完,心就没有通。只要我们做得比老百姓想得要多,比老百姓的需求要好,我们的老百姓一定会把我们当成自己人,他们会更加明白,听党的话,跟我们一起干,梦想是会实现的,困难也会克服的。
中新网报道
2020-05-24 09:24
贡觉曲珍:通过三年的攻坚克难,我们乡2018年年底实现了脱贫,2019年元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我们乡脱贫摘帽,我们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达到12150元。现在村里的姑娘们在学习手工编织竹器,小伙子在学着怎么当向导,也有很多人学习厨艺,开茶馆、家庭旅馆,可以说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开门迎客。在这里,我想代表我美丽的家乡和热情的乡亲,欢迎大家来到西藏扎日乡旅游。最后我用我们本民族的语言祝福大家,(民族语言)。谢谢。
加载更多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问
两会云访谈:连线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