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3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有民众低价取得一批少数民族服饰,宣称有近3亿元(新台币,下同)价值,2004年捐赠给台北“国父纪念馆”,馆方以7.2折出具鉴价证明书,民众据此申报退税2000多万元,但最后被查出是“假捐赠,真漏税”,台“监察院”认为馆方有疏失,昨天通过纠正教育部门及“国父纪念馆”。
被“监察院”纠正后,“国父纪念馆”指出,未来典藏将以与孙中山、先贤先烈相关的核心文物为主,其它捐赠都将更审慎处理。“国父纪念馆”主任梁竹生说,之前接受900余件少数民族服饰捐赠时,的确因馆内专业人员不足,外聘的5位专家鉴价偏高,而有疏失;经过这个案例,馆内已深自检讨,包括他本人都会自请处分。
在税务部门要求重新鉴价后,16名捐赠人中,有数字认为文物重新鉴值后被低估,不想捐赠了,欲取回文物,提出诉讼;一审判“国父纪念馆”胜诉,不必返还龙袍等文物。梁竹生表示,争议的900多件文物重新鉴价后,虽只值2000多万元,仍是馆方有史以来接受过的最高额捐赠。
许高山、翁源水等16人在7年前共同捐赠苗、侗、满等少数民族服饰共903件给“国父纪念馆”,宣称价值2.9亿,馆方出具约2亿元鉴价证明书,许、翁等人依此申报退税2470万元。
来年,台湾税务部门察觉有异,函请主管机关教育部门查明服饰价格是否妥适,台“教育部”要求“国父纪念馆”重新鉴价,最后鉴定仅为2780余万,落差近10倍。其中有一件道光皇帝的龙袍,前后就价差高达6000万元。梁竹生说,最初鉴价时,原以为龙袍为缂丝材质,缂丝的特色应是五彩缤纷、但织出来却是平的,不像绣上去的凹凸不平,由“文建会”推荐专家鉴价时才发现其为刺绣,织法不同、价值也差很大;且后来还发现龙袍的内里衬布是现代换新的,而非骨董。
“监委”刘玉山指出,“国父纪念馆”无典藏空间、专业人力,就径自接受文物捐赠,2005年曾展出一次,但遗失一件黎族织绣上衣,其它文物在6年来闲置封存,显有疏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