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大话王:阎世铎5个一流 谢亚龙奥运8强梦


6月27日,中国足协抛出了新的远景规划——国家队用10到15年时间,在亚洲足坛处于领先地位,招来许多媒体的质疑,认为又是大话游戏。其实,这项愿景在20多年间中国足球说过的大话中,不算是出格的。当足管中心主任一个接着一个地换,当十年规划和五年规划一个一个地出,中国足球似乎也陷入了一种奇怪的节奏中:放出大话——收获失败——再放大话——再失败……从1993年到2013年,20年间,中国足协放出过很多的大话,从十年规划到五年规划,从打进世界杯到奥运会进8强,从世界杯16强到男足女足齐齐进奥运。在各种好高骛远的目标中,中国足球的一个个白日梦被无情地戳破。但令人费解的是,中国足球的管理者们依旧乐此不疲。
王俊生:
男足进入
世界杯十六强
1991年11月,血气方刚的王俊生开始担任中国足协常务副主席。这一年,徐根宝指挥的国奥队遭遇“黑色九分钟”,没有实现赛前“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的誓言。
怎么样才能把中国足球搞上去,是当时王俊生和他的同事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次年,中国足球被选定为国家体委各个运动项目改革的突破口,率先进行职业化改革。1992年6月红山口足球工作会议上,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确定了中国足球进行职业化改革的方向,决定在1993年进行试点,1994年正式推出全国职业联赛。
就这样,1993年10月大连棒槌岛会议上,中国足球的第一个十年规划正式出炉。而也正是在这份十年规划中,中国足协喊出了:男足要在世界杯赛进入16强,奥运会进入8强;女足在世界大赛进入前3名;国内各主要甲级足球队达到亚洲先进行列的口号。
这个口号太大了,大到了不得不做修改的地步。于是,在1997年的时候,王俊生对此前的《十年发展规划》进行了修改。不过最终这份新版的规划却因为第一个十年规划才刚刚开展4年而没有对外公布。不过,在这份规划中,足协将原来的指标任务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中国男足将打进16强进入复赛的指标变成保持亚洲先进水平,并进入世界32强,参加世界杯决赛圈比赛。
再然后,努力再努力,直至2002年,即第一个《十年规划》的最后一年,中国队终于打进了世界杯,当然前提是我们有了一个“好签”相助。至于奥运,则始终未能出线。当然,女足在此期间好歹还拿到过两个世界亚军。
>体育新闻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