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已修复废弃矿山2980个 修复面积近30万亩

安徽已修复废弃矿山2980个 修复面积近30万亩

安徽已修复废弃矿山2980个修复面积近30万亩
3月29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奋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闻发布会。 安徽省政府新闻办 摄

  中新网合肥3月29日电 (记者 张强)记者29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安徽重点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截至2022年,安徽已修复废弃矿山2980个,治理率84.2%;已修复面积29.8万亩,治理率67.3%。

  同时,安徽省自然资源系统协同有关部门,推进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重大工程,实施青弋江(泾县段)等6个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安徽生态保护修复向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转变。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夏炎说,安徽一批“以用定治”市场化矿山生态修复成功案例受到自然资源部和社会各界好评。通过多年治理,一些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加。

  夏炎介绍,安徽将深入实施国家“双重”规划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根据《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突出“巢湖生态绿心,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生态屏障,长江、淮河、新安江、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对国土空间生态功能的骨架支撑作用,积极构建“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会同有关部门落实“9+3”重点任务和40项重大工程,谋划建立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库,完善组织领导、资金保障、监督管理、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等规划实施与保障机制,同步指导市县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确保生态修复规划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见效。

  同时,稳步实施国家及安徽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积极争取国家生态修复重点示范工程项目,持续探索推广“以用定治”市场化生态修复新模式,统筹推进废弃矿山治理、在建与生产矿山“边开采、边修复”,持续开展绿色矿山建设,配合发展改革等部门指导皖北6市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今年安徽省计划治理废弃矿山241个、面积3.06万亩,预计五年内安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率将高于90%,切实提升重点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此外,在开展20个部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基础上,经自然资源部同意,安徽省将在2025年之前实施完成一批省级试点,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要求,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统筹推进试点地区的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优化试点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

【编辑:刘阳禾】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