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同心)“90后”少数民族界委员:以美育守护哈尼梯田文化

(两会·同心)“90后”少数民族界委员:以美育守护哈尼梯田文化


视频:【两会声音】“95后”全国政协委员为家乡代言:欢迎来哈尼梯田捉泥鳅抓鱼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题:“90后”少数民族界委员:以美育守护哈尼梯田文化

  中新社记者 李晗雪

  听见一声声银饰碰撞声响,便知杨钰尼来了。她本是从云南山中走入城市的舞者,因热爱哈尼文化回到红河梯田间,投入儿童艺术教育。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她今年准备了关于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的提案。

图为3月1日,杨钰尼接受媒体采访,以一段表演展示哈尼族歌舞的风采。 中新社记者 李晗雪 摄

  这是一份有泥土气的提案——有乡亲殷切的愿望,有走访文化专家、民间艺人的收获。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杨钰尼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生长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滋养在当地传统歌舞里,守护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文化,是她的天然责任;能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她希望积极传递边疆民众心声,把哈尼梯田文化带向更大舞台。

  杨钰尼出生在哈尼族、彝族、汉族相融合的家庭,母亲是当地民族民间舞老师。从小喜欢唱歌跳舞,杨钰尼告诉记者,哈尼族的歌舞孕育于梯田上的生产生活,整个哈尼梯田文化是集合信仰、歌舞艺术、生产生活方式的有机体。“你想象一下,一座座山,五彩斑斓、波光粼粼……梯田凝聚着哈尼族祖先的智慧和勤劳,我们的许多歌舞都是在祈祷丰收。”

  2014年,杨钰尼考入湖南科技大学齐白石艺术学院,从第一个暑假开始,在家乡跋山涉水、走村串寨,向民间艺人讨教哈尼文化精髓。此后,她在家乡创办文化艺术传承中心,让边疆民众尤其儿童有更多机会接触艺术知识、参与交流活动。

  大学期间,杨钰尼曾在北京歌剧舞剧院实习、登上过中国国家大剧院等璀璨舞台,但在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她认为,自己得到母亲的熏陶,但同龄人和儿童之中,对哈尼文化的了解与传承已有断层迹象,必须加大对这份世界遗产的推介。

  “虽然我的力量很薄弱,但我的学生多呀。八年,我已经教了3000多个学生。”杨钰尼创编的哈尼舞蹈作品《哈尼宝贝》等,让许多孩子登上国际赛事、艺术周的舞台;50多名学员通过舞蹈艺术考试进入大学。越来越多的孩子了解哈尼文化并为之骄傲。

资料图为民众在红河哈尼梯田劳作。 中新社发 杨钰尼 供图

  杨钰尼曾任红河州红河县政协委员,将调研走访心得整理成《关于送艺下乡贡献文化力量及产艺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今年,杨钰尼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来到北京,精心准备了《关于加大世界活态遗产保护传承力度的建议》。她说,哈尼梯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面临着梯田耕种收益低、民众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不够的局面;优秀传统文化及农耕技艺的保护传承面临断层;对哈尼梯田蕴含的农业绿色发展思想特质研究不够。

  她希望,国家能出台专门面向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意见并开展试点工作,推动世界遗产的绿色发展。

  正式采访结束,杨钰尼热情地向媒体记者介绍哈尼族传统服饰各处细节的工艺、寓意,自豪感洋溢于青春面庞。(完)

【编辑:于晓】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