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通道研究获多项成果 两岸专家学者共探福建沿海与金马通桥
中新社福州10月13日电 (闫旭)2019年台湾海峡通道暨金马通桥专题研讨会13日在福州举行,两岸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台湾海峡地质及水文情况,新的桥梁创新技术和设计理念在台海通道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台海通道工程建设模式和经济效益以及福州至马祖(榕马)、厦门至金门(厦金)通桥方案等议题,分享研究成果和进展。
榕马、厦金两桥是“台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榕马大桥与厦金大桥正处于前期研究论证阶段。福建沿海地区与金门、马祖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稳固推进通桥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开展项目工程技术研究,积极推进通桥线路选址、通航安全、环境影响、海域使用等各项专题论证。
推进榕马、厦金通桥,顺应金门和马祖民众的民生诉求。两岸专家学者认为,实现福建沿海地区与金门、马祖基础设施联通,是深化闽台“一日生活圈”的内涵,推动榕马、厦金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力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金厦生活圈’已逐渐成形,我们希望金门和厦门之间能有更稳定、更便捷的陆运交通路线,这对金门民生和经济发展是有益的。”金门县政府工务处副处长黄儒新表示,金门距厦门只有10公里左右,金门在台湾海峡的地位从早期的军事敏感地区转变成现在两岸交流重要的核心枢纽,在这样的时空环境演变下,金门县政府希望为了两岸更稳定地发展有所作为。
黄儒新说,金门县政府早在2006年就对金门至厦门通桥作了可行性研究,在今年又重新提了方案,配合现在的时空环境、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重新作合理评估;后续金门县政府将就政策条件、建设模式、通关检疫等,持续和厦门、福州有关方面以及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等部门对接探讨。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厦门)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陈文明表示,榕马大桥和厦金大桥从建设条件、大陆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经验上来说,不存在太大的难度。
陈文明认为,金门和大陆沿海距离较近,波浪、水文条件相对较好。厦门至金门、泉州至金门的“小三通”航线客流量非常大,去年厦金航线客流量达174.5万人次,闽台交流非常密切,因此建设厦金大桥在社会和经济层面的回报是比较可期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