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影评界“半壁江山”聚焦影评伦理 深度把脉电影批评建设

2016年12月31日 09: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影评界“半壁江山”聚焦影评伦理深度把脉电影批评建设

  中新网12月31日电 12月30日,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与CCTV6电影频道《今日影评》栏目联合主办的“电影批评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尹鸿,北京大学当代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张颐武,《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向云驹,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丁亚平,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钟大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胡智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任、教授李道新,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吴冠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赵卫防,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皇甫宜川,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左衡,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著名影评人赛人、周黎明、胡建礼、图宾根木匠,资深策划人熊波,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张卫,电影频道节目部副主任孙一娜,电影频道《今日影评》主编周洲等参与了会议。

  电影评论亟待“去伪存真” 中国电影不用“慌”

  针对近日引起热议的“非正常影评”话题,各位业内专家、影评人围绕影评现状的喜与忧、影评的伦理与影评人的义务以及电影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等诸多问题展开研讨。

  吴冠平表示,批评在年末成为一个大事件,说明了今年电影的状态让大家有话要说。而所谓“黑粉带节奏”,耸人听闻的“标题党”背后是整个资本经济体系,这个体系和电影本体并没有太大关系。

  说到互联网,周黎明斥责不论是“黑水”还是“白水”,“水军”是不应该存在的,因为他们实际上在被商业利益唆使,对电影市场是有害的。而普通观众打分出于情绪的宣泄,很正常也有权利,但不代表他们的打分有十足的参考价值。相应地,专业影评人要给出理由,评论影片可以非常犀利,但不能做人身攻击。人身攻击是一个底线,虽然电影评论是个人化的东西,但是客观上起着导读的作用。

  图宾根木匠表示赞同,他认为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打零分可能是简单粗暴的消费者心理,应当把这体验性评价和评论家评价区分开来。

  熊波从市场角度给出了补充。市场营销占到电影资金的10%-20%,“水军”其实是市场营销的副产品。

  钟大丰则也认为影评不是吐槽而是评论。评论是为了电影观念的表达,而不是为了用影评的方式去争取别的东西,批评“恶意影评”是因为这些影评对于批评对象缺乏平等、尊重的态度。

  作为自媒体人的胡建礼则从实际情况坦言,自媒体生态和盈利模式决定了很难有客观的影评,客观的、学院派的评论在自媒体上很难立足。

  李道新针对影评人自身提出了思考。“任何话语体系都可能挑战规则,范式的意义是打破范式,影评的意义是打破影评,传统的人文观念和美学素养也在不断的遭遇挑战。”当影评人在做影评的时候,学习是最重要的,要谨慎发言,努力完善自己。

  皇甫宜川强调了影评公信力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公信力的问题,影评还会有什么意义?” 2016年是中国电影非常重要的一年,公信力在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认为讨论影片的同时也要关注影评,给评论本身一个评论,给评论本身打分。

  向云驹概括性地提出了四个词,“挑战、应对、机制、责任”。他认为,首先不看电影不做评论,不为钱评论,不胡言乱语人身攻击;其次,应公开购买式的批评,买卖式的水军不符合文艺批评和市场规则;再次,权威要主动发声,应该在大众里面形成批评的权威,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做以理服人的批评;最后要理清宣传、广告和文艺批评之间的关系。

  饶曙光从宏观角度指出,中国电影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刻、艰难时刻,电影批评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电影批评自身的建设,成为中国电影不可或缺的支撑性的力量。

  尹鸿总结道,目前批评生态发生了变化,控制话语和渠道的方式不一样了,媒介生态发生了改变,批评生态是动态变化着的,我们要积极的健康的看待媒介生态环境。此外,影评人要以自我改变的方式去适应现在的媒介环境,中国电影不用“慌”,生态环境终会健康发展。

  发挥平台特质 电视影评肩负公允使命

  会议过程中,专家共同观看了电影频道今年推出的《今日影评》以及《中国电影报道》的《本周力荐》,谈到了电视影评在2016年的发展。

  作为电视栏目常客,左衡表示,用电视媒体的手段让学院派的老师和观众做一个面对面的对谈是一件好事。影评应该是建立在理性和知性之上面,电视影评的实名制、“实脸制”会对影评人的状态做出要求。

  赵卫防也谈到了电视影评的特质,他坦言《今日影评》比文字影评产生的震撼力要强得多。从大众传播的效果来说,电视影评对电影批评的生态建设要比文字影评作用要大。

  《今日影评》主编周洲提到的数据支撑了这一观点。12月29日,《今日影评》关于探讨近期电影评论乱象的节目达到了0.59的高收视率,这说明观众对于理性声音同样需要。《今日影评》将继续坚持独立发声,从自己做起,更希望凝聚影评人的力量,促进中国电影发展。

  这与索亚斌的观点不谋而合。他指出“博眼球”的影评固然会引起大家的讨论,但观众也会慢慢地不再相信。而《今日影评》栏目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谈到独特在哪儿,周星表示,《今日影评》这样的电视影评,快捷、直率,具有文化建树,能够引导观众、引领电影文化建设。如果没有文化观念,只把电影当作消费肯定是不够的。电影评论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不期待迎合大众,独立的存在才是有价值的。

  丁亚平也谈到了独立的重要性,他指出《今日影评》的影评不能被创作者的逻辑所影响,不能被市场的逻辑所绑架。

  张颐武则提出了自己的希望,他坦言在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评,而“标题党”以小博大的能力特别强。电视媒体的声音可以转化,和自媒体进行博弈,但传播的路径可以更活泼、更多样,要释放言论,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听到影评的声音。

  会上二十余名专家学者达成共识,电影评论中出现差异性和多元性是很正常的,但是恶意差评决不能包括其中。反对恶意影评不是反对自由地对影片发表意见,不是反对尖锐影评。我们提倡的是摆事实、讲道理的尖锐影评,反对没有具体分析的谩骂与贬损。尊重事实,做客观判断,这应当是关于影评的一个不争的事实,公信力是做评论人必须坚守的一个底线。而缺乏公信力的影评,不仅会扰乱电影市场,还会影响电影观众观影判断,会损害电影从业者的正当利益,会损害整个电影业的大局利益。专家们认为,加强电影批评的建设,需要建立影评人与观众互动交流的专业知识分析体系,养成摆事实、讲道理的影评伦理习惯。

  《今日影评》是电影频道的一档电影文化评论类日播栏目,每期八分钟,于每周一至周五晚间22点档播出。节目自8月8日开播,在12月23日迎来了第100期节目。《今日影评》发布权威电影评论声音,分享独家电影观点,为观众提供正确的观影指导,为国产电影提供宣传窗口,正朝着中国电影评论的第一权威平台的目标不断前进。

【编辑:李季】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