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城农民绘画成风 不拘一格表现民俗
【解说】在画中融合蜡染、刺绣、挑花以及剪纸等民间艺术元素,又以自由、夸张,色彩艳丽的艺术形式,大胆而泼辣的艺术手法而别具一格,贵州省水城县的“农民画”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近日,记者走进“水城农民画”发源地——贵州省水城县陡箐乡。
贵州水城农民绘画成风 不拘一格表现民俗
【解说】在画中融合蜡染、刺绣、挑花以及剪纸等民间艺术元素,又以自由、夸张,色彩艳丽的艺术形式,大胆而泼辣的艺术手法而别具一格,贵州省水城县的“农民画”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近日,记者走进“水城农民画”发源地——贵州省水城县陡箐乡。
走进陡箐乡猴儿关村民组,在亮黄色的民宅墙体上,一幅幅变形夸张、颜色艳丽的绘画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画作,都是村里的农民画艺人们联手绘制的。
猴儿关是苗族支系歪梳苗的聚居区,家家户户都会刺绣、蜡染、挑花和剪纸等传统技艺。1983年,为筹集农民画参加全国首届农民画展,水城县开办首期农民画创作培训班,组织了一批刺绣、蜡染、挑花和剪纸的农民手艺人进行绘画培训。这次培训虽只有4幅农民画作品参加预选,但“水城农民画”却由此诞生。次年,水城县举办第二期农民画创作培训班,与首期不同的是,这次培训专门让学员们以特有的民族审美视角进行“自由创作”。
【同期】贵州省水城县文化馆馆长 董成
自由自在它不受任何这种框框套套的约束,就是想画什么画什么,但是要(在)画的过程中结合他(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美术。
【解说】这次培训一下子激发调动起农民学员潜在的艺术创作细胞,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创作手法,更是让“水城农民画”的风格独树一帜。
【同期】贵州省水城县文化馆馆长 董成
正规画讲究一些颜色比例上的协调,水城农民画充分体现的是民俗民间特色的那种大红大绿,构图上它是夸张变形、不拘一格的这种构图效果。
【解说】水城农民画艺人李国秀家的画室墙上挂满了她的作品,其中有不少获过奖的佳作。李国秀曾是一名挑花刺绣十分拿手的苗族村妇,经过培训引导后,如今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画画师”。
【同期】贵州省水城县陡箐乡茨冲村 农民画艺人 李国秀
我们画的东西特别多,有我们平时的生活这些,平时的日常生活,还有传统的这些(手艺),现在我们全部把它画在纸上,只是看你画的是什么题材,你想画什么题材就画什么题材。
【解说】李国秀告诉记者,平日里忙完农活,只要一有闲,她就待在画室里画画,农民画点缀了她的生活。
同是农民画艺人的村民杨明英,最近在创作一幅关于“歪梳苗”服饰的作品,画作现已进入收尾阶段。
【同期】贵州省水城县陡箐乡茨冲村 农民画艺人 杨明英
这个就是表示我们的刺绣,这个就表示我们歪梳苗的服装服饰,这一块就是雕花。但是这两个的话,这里画的这个我们民族的蜡染,就是我们衣服的前面和后面这一块,反正在这上面集中的都是反映我们民族服饰上面需要用的一些东西。
【解说】在陡箐乡猴儿关,像李国秀、杨明英这样从事农民画创作的艺人有不少,伴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农民画艺人们通过绘画,在经济上也实现增收。如今,水城县正依托民族民间文化底蕴,大力培养农民画人才,让“水城农民画”不断绽放异彩。
【同期】贵州省水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副局长 刘世金
我们下一步将采取走进学校这种形式,大量培养农民画作者,另外我们想充分地利用水城县民族民间文化,再培养一个(农民画)苗族村落、(农民画)布依族群落、(农民画)彝族村落,就是让水城农民画的风格多样化。
蒲文思 黄华 贵州水城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