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学者建言贵州古村落保护:首先要平衡保护与开发
【解说】11月16日,2015首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举行,来自国内外业界专家学者、传统村落代表、媒体五百余人参加峰会,探讨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大会前,一百余名专家学者对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大利侗寨、黎平县黄岗侗寨、从江县占里侗寨、岜沙苗寨、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等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进行调研考察。
海内外学者建言贵州古村落保护:首先要平衡保护与开发
【解说】11月16日,2015首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举行,来自国内外业界专家学者、传统村落代表、媒体五百余人参加峰会,探讨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大会前,一百余名专家学者对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大利侗寨、黎平县黄岗侗寨、从江县占里侗寨、岜沙苗寨、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等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进行调研考察。
【同期】(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占里村原村支书 吴元)
其实我们祖先开始收割稻谷,他们就放在田坎上或者是山坡上面,放久了如果下雨的时候就会发芽就会回潮生霉,所以我们老人家就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这个树干树根来建成一个禾晾架,所以就把这个禾挂上去,所以对这个禾是一个很好的晾晒方法。这个根据我们老人家传下来的可能是400多年以前就已经有禾晾的起源。
【解说】考察中,学者们对贵州苗寨、侗寨中的特色鼓楼、吊脚楼、粮仓群、禾晾群留下深刻印象;对村民们依然保持的传统生活习俗,手工技艺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深为赞叹。
【现场声】黄岗侗寨“抬官人”习俗
【解说】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贵州原生态的传统村落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西南地区沉淀千年的农耕文明,在历史学、文化人类学、建筑学、生态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同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卢炘)
其他地方都已经消失掉了,有一些习惯,而这些东西,尤其是对(人类的)文明,以及下一代的教育有很大的作用。
【同期】(美国嘉宾 布莱恩?林登)
我是二三十年以前来过黔东南,现在我觉得比如前几天看的这个村落,我觉得还是很有吸引力,我觉得很有潜力,但是也要小心一点,不要太商业化了。
【解说】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民族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随着现代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村落正在不断消失,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冲突也是越演越烈。
【同期】(浙江大学人文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 宣焕阳)
黔东南的传统村落目前保存着现在为止甚至在全国仅有的最后的一方净地,那么我们在前期的保护开发过程中,还是要注意到对原生态的保护,这个非常重要。我觉得传统村落的保护,是要两者的统一。就是说你这个发展这个业态旅游也好,传统农业开发也好,都要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
【同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卢炘
实际上这个保护传统文化跟现代文明它本身两条是有一定的矛盾,因为当地的居民要提高他的生活水准,有一些现代的设施是应该能够享受到的。但是大环境我感觉到不要去破坏它,就是要保持它的原生态。我希望不要用金钱和外在的精神污染去污染它,他们应该保持他们自己的基本的生活方式。
蒲文思 贵州凯里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CNSTV